碳纖維棒測試-對碳纖維棒開發測試改進性能
對碳纖維棒開發測試改進性能,是生產碳纖維進一步的要求。
AN 的化工合成和 PAN 纖維的紡絲上游原絲技術不過關,國內企業在高端原絲自主研發方面實力差,還處于第二階段,而國外龍頭公司的高端原絲研發已進入第三階段,產品差異化明顯, 具有產品優勢。例如日本 NEDO 在聚丙烯腈聚合時完成了熱穩定化,原絲生產線出來的纖維是預氧絲。另外,原絲原料的替代方面,主要思路有瀝青、聚烯烴及木質素等,目前并未有重大突破。
2.新型碳纖維前驅體化合物的開發難題:
除中簡科技的聚合物專利中有對所得紡絲原液中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進行檢測外, 其他公司紡絲原液專利均未提及所得原液分子量性能參數,且大多是“能有效將官能團控制在聚合物鏈內”“官能團在大分子鏈上分布均勻,分子量均勻穩定”等定性描述,且方法均為傳統的一次性聚合法。
生產工藝中最大的難點在于預氧化過程中容易出現集中放熱,產生失火等安全事故,造成重大損失。碳化爐高溫處理設備穩定性和可靠性不足,很難規模化,機械設備占比成本大,碳化爐技術缺失沒有能力生產高強高模系列。石墨化爐溫度要達到2800℃,而能穩定耐受這一高溫的爐體原材料受限。
全球碳纖維的需求第一次做到 10 萬噸以上。這說明下游需求正在不斷擴大規模,這是碳纖維定制加工材料產業鏈的復雜性決定的。前期對碳纖維的大力投入隨著研究端不斷產生新突破得到回報,一步步開發碳纖維行業的潛能和價值。一旦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技術難關被攻破,需求端將在短時間內將急劇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