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市場開啟碳纖維發展新機遇
碳纖維一直是一種貴族化的材料,素有“黑色黃金”之稱。
隨著碳纖維制造工藝日益成熟,制造成本不斷下降,此時來自下游新能源產業的應用引燃了需求,碳纖維的規?;瘧脠鼍暗靡詫崿F突破。
對碳纖維性能要求沒那么高的民用領域,才是未來碳纖維的主要增量所在。
以風電應用為例,按照維斯塔斯內部的統計,使用碳纖維的拉擠工藝相較于傳統的全玻纖主梁,葉片成本上升10%左右,但是減重效果達到了40%,因而發電效率更高。2021年的風電裝機總量是3萬臺,如果全部都能使用拉擠工藝,需要用到12-15萬噸碳纖維,將超過2021年全球碳纖維的整體市場規模。
因此在民用領域的競爭,碳纖維企業比拼的關鍵在于生產工藝的成熟度(關系到產能利用率)和降低生產成本的能力。
過去幾年,正是碳纖維制造成本的不斷下降,使得其在廣闊的民用領域規?;瘧贸蔀榭赡?。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口碳纖維平均價格,2011-2012年進口碳纖維平均單價最高為3.5萬美元/噸,而截止到2020年進口碳纖維平均單價持續下滑,最低至約1.5萬美元/噸,期間碳纖維單價降幅超過50%。
從更遠的角度看,雖然原油、丙烯、丙烯腈等原材料的漲跌和下游風電等市場的周期性波動,會給碳纖維企業的業績帶來一定的周期屬性。但從更長周期來看,技術升級、降低成本能夠幫助其進一步打開下游的應用場景,實現長期成長。
當然,即使對性能要求不高,碳纖維行業也始終是高門檻的游戲,沒有5-10年技術研發投入與工藝積累,很難實現穩定產業化生產。
此前,國內絕大部分碳纖維企業都經歷過長期煎熬——試生產與穩定期階段生產出的產品難以達標。在行業的高速成長期,誰能夠快速擴產、并完成產品達標,就有望享受更多市場紅利。這更多地取決于碳纖維企業的生產工藝水平與技術積累。
雙碳戰略下,風電、光伏和氫能的發展,開啟了碳纖維從10-100的新階段,促使其快速走向廣闊的民用市場,也給了國內碳纖維企業以新的發展機遇。
- 上一條關于碳纖維管,你了解多少
- 下一條徒步登山杖選碳纖維還是鋁合金?